leyu垃圾“强制分类”3周年深圳成效如何?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3-10-10
 leyu垃圾“强制分类”3周年深圳成效如何?《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9月正式施行,推动深圳垃圾分类从“倡议时代”进入“强制时代”。《条例》实施三年以来,深圳垃圾分类成效如何?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8月底,深圳四类垃圾回收处置量实现“三增一减”。与三年前相比,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长50.3%leyu,有害垃圾回收量增长49.1%,厨余垃圾回收量增长200%,

  leyu垃圾“强制分类”3周年深圳成效如何?《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9月正式施行,推动深圳垃圾分类从“倡议时代”进入“强制时代”。《条例》实施三年以来,深圳垃圾分类成效如何?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8月底,深圳四类垃圾回收处置量实现“三增一减”。与三年前相比,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长50.3%leyu,有害垃圾回收量增长49.1%,厨余垃圾回收量增长200%,其他垃圾处置量下降7.9%。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和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48.8%和87.7%,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厨余垃圾分类难度大,其分类率是评估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指标,深圳厨余垃圾分类率达到26.1%,远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定的20%标准线,全市生活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得到长足提升。

  《条例》推动深圳垃圾分类工作迈入法治化发展新阶段。三年来,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陆续出台贯彻落实《条例》的实施意见、执法指引等配套文件,明晰执法操作流程。制定发布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规范和住宅区的分类操作规程等标准,构建了全覆盖的垃圾分类标准体系。部门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建立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行走督察机制,以及覆盖集贸市场、商务写字楼等14类公共场所的联合检查机制。同时,开展垃圾分类常态化执法,以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推进垃圾分类。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对日常检查发现整改不到位的案件,及时移交线索至街道执法部门开展整治执法。一方面,实施“不分类不收运”倒逼机制,另一方面,执法处罚动真格,双管齐下促使小区物业公司和居民认识到,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的责任人和义务人,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是法定的责任。

  处罚不是目的,部门持续开展“执法+宣传”主题活动,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和宣传,处罚一例、警示一片,不断强化居民的垃圾分类法律意识。如:龙华区建立垃圾分类导师队伍,创新开展执法直播行动,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激发民众对垃圾分类行政执法的监督热情,由分类导师现场讲解垃圾分类的正确做法,提升民众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和认同感。

  执法不仅有态度,更有温度。垃圾分类普法活动让分类意识深入人心。深圳市和综合执法局创新科普形式,让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熊出没”(熊大、熊二)化身“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推广大使”,走上“熊熊看分类”普法宣传品牌栏目。行业专家、垃圾分类推广大使等各类人群代表在每一期栏目向公众娓娓道来垃圾分类知识,憨态可掬的熊熊则在线下与积极与市民互动,栏目线上线下双线并行,潜移默化传递“垃圾分类新时尚”,鼓励更多市民参与垃圾分类行动。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环环相扣。三年来,深圳部门全环节发力,全链条治理,坚持全过程、全品类构建分类体系。

  深圳在国家四分类基础上,因地制宜,率先构建了玻金塑纸、废旧家具、年花年桔等九大资源类垃圾的“大分流、细分类”体系。该体系是生活垃圾分类“深圳模式”的精髓,也让生活垃圾精准“归位”,各区委托专门企业上门回收、集中暂存、初步分拣后进入再生资源体系。

  在前端,深圳全面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分类模式。在住宅区(含城中村)设置2.1万个集中分类投放点,并配备督导员在定时投放时段开展桶边督导。投放点设置了照明、洗手池、投放指引等设施,让垃圾分类更加便民、亲民。

  在中端,深圳对各类垃圾实行专车专运,已配备各类收运车辆3240台。所有收运车辆均喷涂分类标志,安装定位系统并接入信息化监管平台,实施收运全过程实时监管,为杜绝“混收混运”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条例》规定,如发现混合收集、运输已分类的生活垃圾的情况,最高处50万元罚款。同时,推动转运车辆清洁化替代。在推广使用纯电动环卫作业车辆基础上,2022年起创新采取LNG等清洁燃料替代的技术路线,新能源运输车辆占比已超过87%,有力改善车辆尾气清洁排放,切实减少收运作业噪声扰民问题。

  在末端,深圳加快推进各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垃圾焚烧发电每日处理能力已超1.8万吨,在用厨余垃圾处理设施79处,厨余垃圾每日处理能力达6693吨,较《条例》实施前翻了一番多。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厌氧消化、好氧堆肥、有机酸制备、三相分离、饲料化等,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处理需求,对前端分类形成坚强支撑,阻绝“前分后混”,不挫伤市民的分类热情,有力推动了深圳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各区也积极行动,不断深化分类体系。盐田区深耕科技赋能垃圾分类领域,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集生活垃圾分类信息感知、即时处理、高效指挥为一体的完整体系,全面覆盖生活垃圾源头投放、中转运输、处理处置、公众参与、管理监督等环节,实现全区域、全品类和全链条的实时智慧管控;南山区推动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融合发展,印发《南山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规划》,建成区级绿色分拣中心,实现95个传统型回收点改造建设和7个再生资源中转站的改建;宝安区加强分类设施优化管理,健全完善分流分类体系,基本建成覆盖全区625个住宅小区、455个城中村(含街道项目)、17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场所的厨余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18393家餐饮门店及843家小商超和果蔬店全覆盖。

  四类垃圾取得“三增一减”的成果离不开深圳市民的共同努力。三年来,坚持垃圾分类的家庭以及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小区越来越多,分类参与率与准确率明显提高。

  垃圾分类需要人人动手。在市民参与踊跃的背后,是深圳将培育市民文明习惯养成作为最终的工作目标,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将外力约束的“要我分”变人主动的“我要分”。

  一方面,深圳部门实施“蒲公英计划”,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公众宣传教育,获国家住建部向全国推广。开展“蒲公英校园”建设,培育3256名蒲公英教师,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教学和实践。自2021年9月起,在校园发起“牛奶盒资源清洗回收行动”,并将该行动纳入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和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现在已有1792所学校开展这一行动,共回收牛奶盒约460.48吨,约5756万个。学生们热情满满,乐于劳动,把清洗牛奶盒当做一项趣事。该行动以公益为引领,以市场化手段为依托,积极促进资源回收产业的联动,如利乐中国、纸基复合包装再生利用企业等产业机构及罗湖区小水滴环境保护中心等公益机构,形成牛奶盒从源头清洗回收、前端收集、中端运输、后端资源化处理的全链条闭环模式,小小牛奶盒产生资源化利用大效益。

  另一方面,深圳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也在大显身手。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去哪了?世界上各国如何处理垃圾?垃圾也有“前世今生”?这些让人好奇的问题走进深圳的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就能得到答案。体感游戏、科普投球竞技、再生艺术展示……来到深圳的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还能体验一把各类好玩新潮的活动,在愉悦的参观、游戏过程中轻松“涨”知识。目前,全市建成了27个市-区-街垃圾分类科普教育体系,示范教育基地数量全国领先,开展了“科普馆奇妙之旅”等活动。其中,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盐田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南山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宝安馆)共4个场馆成功入选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名单,另有黄稳、许楷楠、闫孟梅三位深圳市民获评全国“生活垃圾分类达人”。

  此外,深圳部门组建千余名志愿讲师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开展讲座7万余场,培训200万余人次。面向社会各界,成立了全国首个垃圾分类公益服务机构联盟,发动43个社会组织,在不同行业领域组建约10万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同时,各区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做广、做深、做实。福田区结合年花年桔、“绿色换享站”、创建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校园暨第四届“金牌小义工”活动等主题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垃圾分类工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坪山区深耕“蒲公英计划”,推动“蒲公英”扎根社区,主动组织“蒲公英”讲师结对社区,并开展形式丰富的宣传活动,促使垃圾分类减量议事会、坪山区举办“零废弃日”暨垃圾分类社区模拟厨房等主题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向公众传递垃圾分类知识。

  以品牌活动为引导leyu。以红色力量引领绿色生活,过去两年深圳启动实行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社区基层治理功能,以垃圾分类“小切口”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发生“大变化”。活动亮点多多,成效显著,经过层层选拔、好中选优,评选出200个“百优社区”和22名“百分”,树立了典型示范。与此同时,去年还进一步完善基层垃圾分类制度规范,制定了《深圳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铁十条”》和《关于进一步发挥基层治理优势做深做细做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垃圾分类工作全面融入社区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夯实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此外,推动街道将垃圾分类督导宣传工作下沉社区,社区建立与分类实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各社区指定一名社区工作者负责垃圾分类工作,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物管人员和楼栋长作用,网格员会同投放管理人、督导员、志愿者做好垃圾分类督导和入户宣传工作,实现网格管理、一网统管。

  各区以党建为引领,汇聚活力赋能垃圾分类。大鹏新区印发《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城中村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建设工作标准》《落实“铁十条”和发挥基层治理优势做深做细做实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意见的实施方案》及年度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等文件leyu,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城中村垃圾分类治理中的保障作用;龙岗区将垃圾分类融入“街区制”改革,整合街道执法、、市政、社区、城市管家等多支队伍力量入街区,明确街区员履行职责,组织网格员垃圾分类培训、巡查,构建街区人员齐抓共管、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部门为民服务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光明区31个社区将垃圾分类列入社区党委年度重点工作,社区作为垃圾分类第一责任人。今年以来,开展“授课”31场,坚持社区“行走一线年开始,以街道为实施主体,以社区为行动单元,以前端分类投放为重点,以信息化管理为支撑,以“工作要求百分百落实、14类场所百分百到位、全市社区百分百达标”为主要目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垃圾分类融入基层治理“百分百行动”全覆盖工作,争取用三年时间持续夯实垃圾分类工作基层基础,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基层治理水平,努力开创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科技赋能,市部门创新垃圾分类过程监管。当前,深圳市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分类全过程进行智慧化监管,初步实现厨余垃圾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及远程督导。配套开发管理人员履职分类管理系统,为投放管理人、各级管理人员开展基础信息管理、预约收运、数据统计等提供便利。

  以人为本,市部门畅通民生诉求响应机制。依托深圳市民生诉求服务平台,通过便民热线、美丽深圳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受理市民群众关于垃圾分类的投诉问题,针对集中投放点管理不到位、服务作业噪音扰民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今年1月至7月,市环卫主管部门通过巡查督办系统向各区派遣环卫案件共计5329宗,已结案5193宗,结案率为97.4%。

  便民惠民,市部门上线公众互动服务平台。开发启动“志愿督导预约平台”“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预约系统”“志愿讲师预约系统”“垃圾分类查询系统”等小程序,让市民轻松、高效、便捷了解和参与垃圾分类。其中志愿督导平台自2019年9月上线万人次。“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预约系统”和“志愿讲师预约系统”自2020年7月上线万次。

  勇当“零碳先锋”垃圾分类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和“攻坚战”。接下来,深圳部门将深入了解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感受,从进一步改善垃圾投放点的环境卫生、厨余垃圾投放方式等方面着手,提升垃圾投放体验,让市民更愿意走进投放点,更愿意主动做好垃圾分类;联合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各式各样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例如零废弃活动、光盘行动等,让垃圾分类充盈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通过全方位、度的垃圾分类公益宣传活动,如“点亮蒲公英”实践行动,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激发全社会开展垃圾分类的自觉性、行动力,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