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u国内医疗垃圾的回收和处理现状是怎样的?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3-10-14
 leyu国内医疗垃圾的回收和处理现状是怎样的?关于国内医疗垃圾的回收和处理现状,题主在问题描述里提到的几个问题跟医疗垃圾现状一点关系都没有,题主的问题描述把医疗垃圾和普通生活垃圾混了。至于有几个回答里提到的医疗垃圾倒卖、做成一次性餐具、儿童玩具的  固废行业一般称医疗垃圾为医疗废物,简称医废。2003年出台过《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之后的医废就按照这两部法律走的

  leyu国内医疗垃圾的回收和处理现状是怎样的?关于国内医疗垃圾的回收和处理现状,题主在问题描述里提到的几个问题跟医疗垃圾现状一点关系都没有,题主的问题描述把医疗垃圾和普通生活垃圾混了。至于有几个回答里提到的医疗垃圾倒卖、做成一次性餐具、儿童玩具的

  固废行业一般称医疗垃圾为医疗废物,简称医废。2003年出台过《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之后的医废就按照这两部法律走的。至于2003年之前是怎么处置的,抱歉我还没深入研究过。

  医疗废物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里属于头号危险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必须做严格的消毒毁形处理。跟普通的生活垃圾危险性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处理方式自然也跟生活垃圾不一样,医疗垃圾不能混入生活垃圾,跟环卫无关。如果真的发生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扎伤环卫工人,甚至发生感染之类的情况,政府或者医疗机构怎么赔偿的我不确定,但是医疗机构一定会被罚款。

  现在国内的医疗废物都是医院承包给第三方来处理,医院每年支付给第三方大笔的处理费。这个第三方叫医废处置中心,医废处理资质由国家统一发放。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步,医院先分类暂存,第三方派医废转运车来收集,运输到医废集中处置中心,医废中心再把这些垃圾处置掉。如果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走的话,根本不会出现题主说到的扎伤环卫工之类的问题。

  医疗废物处理流程的第一步是医院对它们进行分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一共5类。

  像图片中酱紫,不同种类的医废分类放在这种收集箱里,或者的医疗垃圾袋里,然后堆放在暂存间,等待医废集中处置中心的人来运走。

  转运到集中处置中心之后,扔进机器处理就行了。当然处理完之后的飞灰二噁英啊仍然是有毒的,集中处置中心还得对这些二次污染物再处理。然后焚烧后剩下的残渣,再进入危险废物填埋场。

  在说现状之前想插入的是我看到的最近一条关于医废的新闻:人民网暗访快递袋生产:多用医疗和化工垃圾作来源

  What??快递袋,又一次增加了我的见识。盘点了一下,除了快递袋,医疗废物可以加工成的东西,已经包括了儿童玩具、一次性餐具、口杯、一次性塑料杯(一次性塑料水杯、奶茶杯、果冻杯等)、食品袋、保鲜膜和黑心棉等等。

  乍看可能会有点觉得耸人听闻的感觉leyu,但两则新闻的最初出处是《瞭望》和《南方周末》。网上可以找到出处链接,我懒得找了。

  对了,关于医疗废物最刷新我三观的是一条医疗废物做成校服的新闻,虽然最后的调查结果大致是使用的材料是未经病人血液体液等污染过的材料,但我觉得那些学生娃子穿着那校服还是心里膈应的吧。

  关于回收方面的问题楼上答主答得挺多了,我行外人也不多说。只提一点,2017年卫计委有过相关文件《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关于哪些部分可回收哪些不可以规定得很清楚。

  严格来说未经病人血液体液等污染的输液袋、输液管(需去除针头)等不属于医疗废物,这部分属于生活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但一旦被污染了或者混入了病认污染物,或者没去除针头,就归为医疗废物了。医疗废物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即使是那部分可回收利用的输液管,输液袋等,因为很多药水有毒性,也不能用来制作成能跟跟食物直接接触的东西,具体能做成啥我有点忘了,反正绝对不能是玩具被子一次性餐具水杯之类的。

  这条黑色产业链的最大诱因自然是利益。这些输液袋和输液管是上等的塑料原料,又比正规塑料原料的价钱便宜不少。而且经过二次加工成塑料颗粒之后根本看不出来源于医疗废物,厂家即使知道也心照不宣。

  我国现在通用的医废处置模式依旧沿用2003年推出的集中处置模式。现阶段的医废处置力量,主要依靠的也是2005年前后建成的医废集中处置中心。这些医废集中处置中心多分布在比较发达的中心城市,在从2005年到现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成为世界第一输液大国的中国,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数量每年都在剧增。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的数据,在2016年,中国全年的医废重量达到了196.74万吨。

  与之相对的是,在环保部2017年12月6 日发布的《2017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中,2016年全国持有医废经营许可证的医废集中处置中心数量为322个。322个医废处置中心的医废处理量为83万吨,医废处理量与产生总量占比仅为42%。2014年和2015年的占比分别为38%和41%,我国现阶段医废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一边是现有处置力量处理不完,另一边是按法律规定必须处理,加上一笔可观的经济利益,长此以往,在利益的驱动下,一条医废黑色产业链就衍生出来。

  怎么改变这种现状?常规思维是继续增建扩建集中处置中心。然而一个医废处置项目,需要经过征地、审批建厂等流程,花费个三五年很正常,而且牵涉到的资金动辄过亿。投资大,收益时间长,一般很少有资本入局。而且建医废中心还面临着另一个最大的风险leyu,毕竟这呼呼烧垃圾的大厂子也是个污染源。花几年几亿建完之后很可能因为当地民众的而无法点火。

  一些发达国家,比如英国、法国,处理医疗废物是很灵活的,他们也有类似中国这种第三方的集中处置商,也有自己选择购买一些小型医废处理机器直接在医院自己处理的,机器利用的技术是微波,因为体积小,直接放在医院医废暂存间就能工作。技术经过五六年的实践和改进,处理效果应该是很不错的,世界卫生组织还捐赠过一台给越南。有一个网站曾经翻译过一个相关的新品发布新闻,貌似法国研发这种小型机器的公司还因此获过一个环保奖。

  其实国内也出过相关法律鼓励过使用微波、高温、化学之类无二次污染的技术来处理医废,但都是基于大型项目的方式,也要经过审批建厂等流程,还是要花大把时间金钱。所以这些医无二次污染的废处置技术在国内依旧使用寥寥,国内通用的仍旧是集中焚烧。

  稍微借鉴一些国外的模式和技术,国内的医废现状可能就大有改观吧。量太大处理不完的地方可以分担集中处置中心的压力,体积小也可以直接运送安装到集中处置中心没覆盖到的量少地方。

  所以………最后也没啥总结的,还是少点外卖少用一次性杯子吧,给孩子买玩具啥的挑着贵的不刺鼻的买,之前知道这些东西不健康不干净但不知道为啥,看完都大概知道了。

  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棉球、棉签、纱布及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血液、血清、病原体的培养基、菌种、隔离传染病人的生活垃圾等等。

  以上废物产生后放入有明显标识的医用垃圾袋后,由专人定时、定路线用防渗漏、防遗洒的专用垃圾桶收集到医院医疗垃圾暂存点,后由本市指定医疗垃圾处置单位集中处理。

  各种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消毒方法消毒,然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排泄物,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后方可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是指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包括了手术或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组织、器官、病理切片后废弃的组织、病理腊块、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等。

  是指能够刺伤或者割伤的废弃医用锐器。包括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及一次性使用空针、输液器、输血器的针头部分等。

  这一类垃圾产生后应立即放入防刺、防渗漏的硬质容器中,后放入有明显标识的医用垃圾袋中,由专人定时收集于医院医疗垃圾暂存点,后由本市指定医疗垃圾处置单位集中处理。一次性用注射器,输液管等在丢弃前都要求毁形,以避免被再利用。

  是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包括一般的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细胞毒性药物、遗传毒性药物、疫苗、血液制品等。

  废弃药物应该由药房设专人管理,存入不合格药品区,及时上报药品管理部门,并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处理,处理过程应有详细记录。

  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或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包括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废弃的水银血压计、水银温度计等。

  废弃的化学试剂一般用专用贮存桶贮存到一定量后交由本市指定的专门机构处理。废弃的含氯消毒剂可直接倒入下水道,戊二醛需与氨水中和后再倒入下水道,由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处理。含有水银的体温计、血压计报废时,也应交由专门部门,集中处理。

  医院里除了医疗垃圾以外,也会产生生活垃圾,这两类垃圾也是需要分开处理的。黑色垃圾桶、黑色垃圾袋装生活垃圾,垃圾桶、袋装医用垃圾,大家在医院时要注意区分~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至少每2天到医疗卫生机构收集、运送一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方法包括高温焚烧、卫生填埋、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等。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leyu,都要求对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经办人签名等进行登记。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一旦出现问题可随时追查。

  这样看来,目前的医疗垃圾处理管理法规和制度其实是挺健全的。出现问题,可能关键还在于执行和监督出现了漏洞。这些医疗垃圾流出的危害,不仅在于被再加工成生活用品和玩具,直接威胁到健康,还在于加工过程中,污染了水体、土壤、大气,不仅会造成疾病的传播,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希望借这起案件的曝光,能够让我们发现和及时弥补漏洞,让监督管理更加有力,给我们一个更安全的生活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

  其次,目前所有正规诊所和医院的针头和针管都是分开的。简单说铁器归一类,塑料分一大类。针头是有专门的器皿回收,不会产生扎伤事件。众知友可去诊所或医院的配药室参观一下。某些严格的医院是禁止参观的,就是换药也有单独的换药室。以上:正规操作下不会出现针头扎伤事情。

  再者,药品过期或者因各种原因不能使用的药片药水。一般分为以下几类:1、未出工厂查出不合格的,由工厂找有资质企业合法销毁。2、到医院后,发现为不合格药品。一般退回给厂家处理。3、因医院操作问题,或者已开出药,但是病人出现其他症状未服用的。(极少),统一丢入专用垃圾袋内(我记得是的)送到医疗废物焚烧站焚烧。但是药物过期并使病人服用的。你说出来!!那个地方的!我去蹭赔偿去。(* ̄︶ ̄)y至于实验用的动物如何处置我没有经历过。但是ICU出来的粪便和感染科出来的废弃物以及截肢都会送入到医疗废物焚烧站去焚烧。并不会说是找个地方扔了,给环卫来处理。整个的医疗废物的回收,转运,焚烧。由市卫生防疫站、环保局管理。貌似市直办公室也有人兼着。这套程序非常严格。以上:医院的医疗废弃物和普通垃圾是分开处理的。医疗废弃物的回收转运不会交由环卫工人处理。其次整个回收过程严谨、严肃、严格。医疗废弃物有专人专车来运作。

  最后回答一下后半部分的问题:为什么在国内鲜有报道?受伤的环卫工作者能否得到及时的治疗?是否能得到政府或者相应医疗机构的赔偿?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

  1、为什么在国内鲜有报道?与环卫无关,让环卫管,在现有制度下他们也无权过问。2、受伤的环卫工作者能否得到及时的治疗?在路上清扫受伤或者其他,都是有保险的,肯定会有单位或者个人来让环卫工人得到治疗。3、是否能得到政府或者相应医疗机构的赔偿?再次强调,环卫工人不进医院打扫卫生。不接受医疗废弃物。4、以上问题及以后问题。现在的制度,其实已经分割了生活垃圾和医疗废弃物的回收过程。

  你看到的回收医院的吊瓶类的作坊,他们是直接回收生产厂家的,而不是医疗系统的。我是做回收再生的,我们在医院合作过程中,也只是回收医疗设备(不含辐射类的)和纸箱。与病人有过接触的物品(药瓶,吊瓶类的),一律禁止我们回收。

  这种事情吧,很早就有了,而且会一直有。你们看新闻一般是医院、卫生、环保被三方追责,立案调查。

  运输这一步是交通局、在监管车辆,再生产是环保、工商监管工厂、产品有工商?(这个就不懂了)。

  正规程序是正规程序,法律是保障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但社会上也一直有违法犯罪事件发生的。我的原回答是针对原问题的,就是环卫工会不会被扎到的问题。

  我看到的新闻是大中小城市都曾有过这种事情发生,但我已经离开这个行业三年了,现在是如何的,请各位看官,自行判断。

  以前曾听说小城市的区域型手工作坊回收医疗垃圾中的塑料、金属。这显然暴露出医疗垃圾回收处置监管松散的现实。

  目前,地级市的医疗垃圾应该都是由专业的医疗垃圾回收车收集运输的。至于处理方式,我认为绝大多数还是焚烧处置的,少量进入了填埋场。

  至于环卫工人受医疗垃圾感染的事情,我感觉我国的法制建设还没有覆盖这个领域。解决途径,我看还是要加大危废的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完善危废处置方式和运行管理。

  医院和一般的诊所如果要把这些医疗废弃物交给专业的医疗废弃物回收机构,集中销毁,成本很高。但是如果不把这些医疗废弃物交给回收机构,或者只是交给回收机构一小部分。那么不仅这些医疗垃圾不用给钱交给专业机构处理,自己还能靠医疗垃圾挣一笔。

  输液瓶从医院回收的价格是1.0元-1.2元一斤,输液管8毛一斤左右,针管和输液管价格相同,玻璃瓶子(比如青霉素头孢等的小瓶子)五分钱一斤。这个利润是层层递增的。一个县城医院一天最少能产生几百斤输液瓶和输液管,那么一个月就是几吨。这几吨医疗垃圾不会平白无故消失,会变成再生塑料颗粒进入塑料加工厂。

  这个行业说灰色吧,其实业内的人也都心知肚明。甚至说监管部门也是心知肚明。中国人有个习惯,变废为宝。这个行业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我看的冰山一角都比315播的多的多。监管部门不可能24小时看着医院,可能回收废品的人靠医疗废弃物发财的人却可以24小时盯着医院,医院和回收废弃物发财的人是合作模式,和监察部门是猫鼠关系,甚至也是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