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u圆桌小记者实地考察垃圾“变废为宝”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10-16
 leyu圆桌小记者实地考察垃圾“变废为宝”“为什么要开展垃圾分类?分出来的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是如何‘变废为宝’的?”9月12日,北京青年报旗下“教育圆桌”举办新学期首次圆桌小记者线验活动,北青报记者王斌在海淀区学院路党群服务中心带来了一堂特别的培训课《小记者眼中的垃圾分类》。随后,圆桌小记者实地考察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了解垃圾“变废为宝”的奇妙旅程。  在培训课上,一条关于“大胃王”吃播的新

  leyu圆桌小记者实地考察垃圾“变废为宝”“为什么要开展垃圾分类?分出来的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是如何‘变废为宝’的?”9月12日,北京青年报旗下“教育圆桌”举办新学期首次圆桌小记者线验活动,北青报记者王斌在海淀区学院路党群服务中心带来了一堂特别的培训课《小记者眼中的垃圾分类》。随后,圆桌小记者实地考察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了解垃圾“变废为宝”的奇妙旅程。

  在培训课上,一条关于“大胃王”吃播的新闻报道引发了圆桌小记者的热议。由于厨余垃圾处理能力是有限度的,加之人们对粮食安全要有危机意识,因此要从小培养节约粮食的意识,“大胃王”吃播的浪费行为。但是,有圆桌小记者发言说,这篇新闻报道并不客观,吃播中虽然存在“边吃边吐”现象,但有些“大胃王”确实胃容量很大,在比赛中可以把食物全部吞下去,并不存在浪费的问题。

  对此,北青报记者王斌向在场的圆桌小记者分享了对新闻报道“局部真实”与“宏观真实”的看法leyu,这也是记者采访中经常遇到的困扰。“取样越广泛leyu,‘局部真实’与‘宏观真实’的结合就越紧密。即便真的存在胃容量很大的‘大胃王’,但也属个例。对大多数人来说,短时间内无法吃掉吃播视频中展现的如此之多的食物,为了达到观看效果,大多采用‘边吃边吐’的方式,最终造成浪费,这是我们需要的。”

  下午是参观与动手实践环节。二里庄社区里的几个新鲜“装置”早就引起了圆桌小记者的注意。在社区营造工作坊负责人李紫莹和夕阳再晨社工刘艳红的带领下,圆桌小记者一行先来到社区里的垃圾分类主题广场。

  在垃圾分类投放点,来自白家庄小学科技园校区的圆桌小记者王子兮敏锐地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其他三个垃圾桶都是大个的,厨余垃圾桶比它们都小?”李紫莹解释道:“其他三个垃圾桶是标准的240升容量,而厨余垃圾桶容量为120升,是为了与‘厨余资源化一体机’相对应。”她指向主题广场另一头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说:“这个一体机能把厨余垃圾变成肥料,而这个一体机的入口刚好是120升。”李紫莹进一步解释说,小区里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通过这个一体机leyu,经过粉碎、脱水、发酵、晾晒等不走后,就能变成营养土、酵素水等加工品,一部分被用来在社区里养花种菜,另一部分则奖励给居民。“比如,我们社区的屋顶花园,用的就几乎都是这里产生的营养土。”

  登上屋顶花园,小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和手机拍个不停:旧抽屉、旧轮胎、泡沫箱、饼干盒……都在这里得到了二次利用,变成了养花种菜的容器。随后,夕阳再晨社工刘艳红教带领圆桌小记者动手实践:用厨余垃圾加工的营养土每人栽种一小盆花卉,并带回家培育——这成了小记者们此行的特殊纪念品。